公车票天才理论 (翻译) | The Bus Ticket Theory of Genius (Chinese)

公车票天才理论

作者: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原文:http://www.paulgraham.com/genius.html

众所周知,要达成伟大的成就需要天分与决心。但还有另外一个大家不太知道的要素,就是对某件事着迷。

要解释这点,我必须先得罪一些人,就拿公车票收藏家来说吧,真的有人热衷于收藏旧公车票。他们就像其他的收藏家一样,对自己收集物品的枝微末节非常着迷。我们外行人很难分辨不同公车票之间的差异,而公车票收藏家们却可以。这是因为我们不够在乎这件事:何必花心思在这些旧公车票上呢?

讲到这里就得提到这种痴迷的第二个特色:它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公车票收藏家收集公车票单纯是出于热爱。他们并不是为了使大家惊艳,也不是为了致富,而纯粹是为了收藏这件事情本身。

如果你观察那些有着非凡成就的人,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模式,就是一开始都是像公车票收藏家一样,他们着迷的事情对大部分的当代人而言看似都没甚么意义。达尔文的《小猎犬号航海记》中最惊人的特色之一就是他对自然历史的浓厚兴趣。对此,他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印度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也极富好奇心,他可以在石板上连算好几小时的数学级数。

如果你以为他们做这些事是在“为日后的发现打基础”,那你就错了。这种解释的动机性太过强烈,他们做这些事纯粹是出于热爱。

不过拉马努金跟公车票收藏家之间有个差异:数学级数有其意义,而公车票没有。

如果要用一句话解释天才之所以能成为天才,可能就是:单纯地着迷于一件有意义的事。

你以为我忘记其他两个要素了吗?才没有呢。对于某事物的热爱可以代表能力和决心。除非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不然你也不会对级数感兴趣。对某件事很着迷的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决心:不需要逼迫自己做,好奇心会驱使你前进。

对某事物的热爱也会带给你好运。据巴斯德说,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有热情的人有一个特色,就是他们随时都是准备好的。

这份热诚中无所求的单纯就是它最重要的特色,不仅是因为这种单纯能帮你找出热诚,也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发现新的想法。

发现新想法的道路通常比较不被看好,因为如果这些道路看起来很容易成功,通常别人就已经会去走了。那么成就伟大的人究竟是如何发现这些其他人所忽略的道路呢?

大家通常会认为有伟大成就的人比较有远见是因为他们很有才华,所以能找到其他人所忽略的道路。但如果你去观察如何得到伟大的发现,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很有才华。例如达尔文对各个物种的观察都比一般人更加仔细,但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这么做可以带来伟大的发现,而仅仅只是因为他对这些事物非常感兴趣。

达尔文的热情始终不灭,而拉马努金也是一样。他们去开发这些不为人知的道路并不是因为这些道路看起來比较容易成功,而是因为他们无法自拔。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走上企图心强的人会忽略的道路。

哪个理性的人会觉得要写出很棒的小说要像托尔金那样花很多年的时间发明一个虚构的精灵语言, 或是像特洛勒普(Anthony Trollope)那样去拜访西南英格兰的每个家庭?没有人会这样认为,甚至连托尔金和特洛勒普自己都不会。

公车票理论所提出的论点与卡莱尔(Thomas Carlyle)对天才的著名定义相似,也就是天才是一种能无限吃苦的能力,不过两者之间有两个差异。公车票理论明确指出,能无限吃苦的能力不是像卡莱尔所认为的是来自于无限的努力,而是来自于收藏家对公车票无穷的兴趣。公车票理论还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无限吃苦的能力是为了有意义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也许有人投注的领域全都是没有回报的?这种情况可能蛮常发生的。但因为这些人后来没有成名,我们便无从得知其机率。

选择某条路的回报不仅很难预料,还可能随著时间大幅地改变。1830年是对自然史感兴趣的大好时机,如果达尔文是出生在1709年而不是1809年,可能我们根本不会知道他是谁。

那到底什么事情才算有意义?这点永远无法确定。正是因为没有人能事先预知哪一条道路会通向美好的未来,你才能在从事兴趣时发现新想法。

不过你还是可以用探索的方式来预测某个爱好是否有意义。例如,创造性的工作就比单纯的消费行为更有发展性。你有兴趣的事物越难就越有发展性,尤其如果这件事对你而言比对其他人来得容易,那就更是如此。有才华的人感兴趣的事物也比较可能有发展性。才华洋溢者的喜好有时看似随机,其实不然。

不过我们也无法确定。其实我有一个有趣的想法,但如果它是事实的话会蛮可怕的:要达成伟大的成就可能要浪费很多时间。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风险与报酬会成正比。如果将此原则套用在这里,成就伟大之道,便是愿意在一些既不被大家看好,也没有实际成果的事情上付出很大的心力。

我不确定事实是否如此。一方面来说,只要你很认真在做某件有趣的事,要浪费时间是出乎意料地难,你所做的事大多最后都会有它的用处。但另一方面,风险与报酬关系法则似乎强大到只要有风险存在的地方它都会成立。至少在牛顿的身上,风险与报酬法则是成立的。他举世闻名的其中一个爱好:用数学描述世界,贡献是史无前例地大。但他的另外两项爱好:炼金术和神学,似乎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但整体而言他还是成功的。在今天所谓物理学上,他的投资成就完全足以弥补其他两个没有用处的兴趣。但是否因为他必须冒很大的风险才能做出如此伟大的物理学发现,而因此其他两个失败的爱好是必要的?我无从得知。

那么我们该如何因应这种不确定性?其中一个方法是分散风险,这在此意味着不选择自己所爱而走明显会成功的路。但就如同所有的避险方式一样,风险越低,报酬就越低。如果你放弃自己所爱而选择传统的成功,就可能错过发现美好事物的机会。这肯定也是很常发生的,可能比天才所做的所有选择都失败的情况还常见。 

公车票理论也能解释为什么有孩子之后比较不容易取得伟大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你的兴趣不仅要跟外界的阻碍竞争,还要跟小孩,这个对大部分的人而言都很重要的事竞争。有孩子以后要找时间工作也会比较难,但这还算是简单的部分。有小孩之后真正的改变是:你会不想找时间工作。

公车票理论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代表鼓励成就伟大事物的方式。如果天才等于天赋加上努力,那我们只能盼望自己有很高的天分,然后尽可能地努力。但如果兴趣是成就天才的要素之一,那我们或许可以透过培养兴趣而造就天才。

举例来说,公车票理论可能会建议很有企图心的人,想成功就要放轻松一点。不要咬紧牙关、汲汲营营只做同侪都认为最有可能成功的研究,而去做一些单纯只是好玩的事。如果你遇到了障碍,这也许就是你突破瓶颈的契机。

我一直都很喜欢汉明(Richard Hamming)著名的双管问题:在你的领域当中,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你为何不去寻求解决方法?这是唤醒自己的好方法,但这样思考也可能太过局限。不过至少同样有效的方法是自问:如果你能休假一年去做有趣但可能不重要的事,你会选什么?

公车票理论也提到如何避免随著年龄增长而减缓进步速度。也许一般人越老越没有新想法不仅只是因为失去创意,更是因为一旦他们有了地位,就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从事工作以外的嗜好而不用承担太大的责任,也没人在乎他们做什么。

解决这问题的方法显而易见:继续不负责任就行了。但这谈何容易。你为了防止退化所做的显然随机的事情,在外人眼里却正是退化的证据,而你还无法确定他们就是错的。不过至少做你想做的事会更开心。

我们也许能培养孩子知识上的公车票收藏习惯。通常在教育上的做法是,一开始先让孩子接触广而浅的主题,再慢慢地限缩到特定主题。不过我对我家孩子的教育方式却是相反,因为我知道学校已经负责教广而浅的部分,所以我就只负责带他们深入认识一门学问。

当我的孩子对某些事物开始感兴趣了,无论多么无厘头,我都会鼓励他们像公车票收藏家一样深入探究那件事到近乎荒谬的程度。我这么做不是因为公车票理论,而是因为我希望孩子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是因为我要求,孩子才去学习某件事,他们绝对不可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一定要是学自己有兴趣的事物才有可能获得乐趣。

我只是走最平順的路,而学习的深度则是附带的。但如果在试图让他们了解何谓学习乐趣的过程中,也顺便训练了深入探究学问的能力,那也很好。

这么做会有任何效果吗?我不知道,但也许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其不确定性。对于如何取得伟大的成就,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不论人类文明看似多古老,只要还无法解答如此基本的问题,文明就还没有想像中成熟。如果你对发现新事物感兴趣,那么还能发现许多跟发现有关的事,不是很令人振奋吗?

注解

【1】是有比公车票收藏更适合说明这点,但它们比较受欢迎。与其说别人的兴趣无关痛痒而冒犯他人,还不如举一个比较冷门的例子。

【2】我之前有点担心是否要用“没有意图(disinterested)”这个字,因为有些人会误会,以为它的意思是“不”感兴趣(not interested)。但是想当天才,这么基本的字一定要懂,所以我想他们不妨从现在开始学习。

【3】试想,多少可能成为天才的人还在成长过程中就被扼杀了,因为别人告诉他们或他们自己认为不该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而该开始负起责任。

拉马努金(Ramanujan)的母亲是促成他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她不是如此,他的后续发展便可能不同。试想若拉马努金的父母强迫他去找工作而不让他在家算数学,他会如何?

不过,要是有人引用上述的理由当做游手好闲的借口,大概是搞错方向了。

【4】1709年在时间上之于达尔文,就像米兰在地理位置上之于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译注:许多人认为米兰的艺术环境是达·芬奇成功的重要因素。

【5】“一种能够无限承受痛苦的能力”是我诠释卡莱尔在《腓特烈二世的历史(History of Frederick the Great)》中解释“天才”的一段话。那段话是这样的:“...这是天才的果实,而天才首先意味着承受困难的卓越能力...”

因为这个诠释本身已经说明了“天才”的定义,所以我把它保留下来。

卡莱尔的这本书于1858年出版。在1785年,埃罗·德·塞谢勒(Hérault de Séchelles) 引述了布丰(Georges-Louis Leclerc, Comte de Buffon)的一段话: "Le génie n'est qu'une plus grande aptitude à la patience." (Genius is only a greater aptitude for patience.) “天才只是一种对事情更有耐心的天赋”。

【6】特洛勒普(Trollope)当时正在建置邮政路线体系。他感觉到自己追求这个目标有多么热情。

看著一个人的热情成长茁壮真的很有趣。在那两年中,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让邮差的送信范围能够涵盖全国的乡村。

就连牛顿偶尔也会感觉到自己的热情有多夸张。在算到圆周率第15位数之后,他写了封信给朋友:

我都不好意思告诉你,那时候因为没其他事情好做,我做了多少计算。

顺带一提,拉马努金也有计算强迫症。卡尼格尔(Robert Kanigel)在他杰出的传记中提道:

一位研究拉马努金的学者威尔逊(B. M. Wilson)曾描述,拉马努金研究数字理论的方式通常是会先准备一张用来填计算结果的表格,这表格长到大部分的人都会吓到。

【7】为理解自然世界而努力算是创造而非消耗。牛顿选择研究神学便是没有认清这点。他的信仰让他无法认清研究大自然的矛盾会很有收获,而研究神学经文的矛盾则不会。

【8】兴趣偏好有多少是天生的?以我到目前为止的经历来说,大部分都是。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兴趣,强迫孩子对他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兴趣很难,强迫来的兴趣也不会太持久。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确保孩子能均衡公平地接触到每个主题,例如,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数学不只是在学校的无聊习题,之后的事就放手让小孩自己决定。

感谢Marc Andreessen, Trevor Blackwell, Patrick Collison, Kevin Lacker, Jessica Livingston, Jackie McDonough, Robert Morris, Lisa Randall, Zak Stone, 也感谢我岁的孩子帮我看这篇文章的草稿。